中小学生作文网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XML地图 Tags标签 手机版 APP客户端 浏览记录
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
手机版 首页 > 初中作文 > 初三作文 > 抒情哲理散文:笔墨吟_700字

抒情哲理散文:笔墨吟_700字

时间:2024-03-04 12:02:51 | 作者:要你的所有
听作文 - 抒情哲理散文:笔墨吟_700字
00:00 / 00:00

-

+

语速: 慢速 默认 快速
- 9 +
自动播放×

成熟大叔

温柔淑女

甜美少女

清亮青叔

呆萌萝莉

靓丽御姐

温馨提示:
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?
立即播放当前内容?
确定
确定
取消

  郎朗晴空,我漫步于博物馆笔墨展厅,踱步巨幅水墨画前,眼光无法转移。

  黄昏日暮的边疆上,被镀上一层鎏金。战士们齐站于城墙之下,面前的红木大门在宣告他们的命运,将军立于城墙之上,远眺西域的敌军。

  军鼓敲响,振聋发聩;号角高吹,响彻云霄。战士们如离玄的箭,高呼出征,誓死献身护国。

  我被此画此景之势深深震撼。不禁想起那句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”。

  敌军攻城之势如黑云冲向城墙,威势恐吓,我军将领毫无畏惧之心,身上铠甲着云缝中洒下的光芒,如金色的鱼鳞般闪闪发光。击鼓出征,血光四溅,利落收场。

  李贺立于城墙之上,心中有感而叹,回至家门,拾笔蘸墨,落下《雁门太守行》。

  我向后退二步,才恍然发觉已非为画中者,诗中人。凝视画,细细端详,不禁于心中感叹笔墨二字之量。

  笔墨在华夏为宠儿。

  古代文人以墨落下诗词歌赋。东晋陶渊明,于俗世凡尘中不染,浸染“采菊”之香;唐代李白,绣口一吐,便为半个大唐。

  笔墨仍为华夏宠儿。

  混乱纷争之境中,家破国亡之时。梁启超等学子众以墨上请皇帝,以“公车上书”拉开改革的帷幕。鲁迅,胡适,陈独秀等诸多位先生以笔,以墨,镌刻下家国的悲凉,窥见人民心中的荒凉,呐喊起人民心中的理智,换得光明的道路。

  笔墨塑造出华夏。五千年历史长河,以何得忆起?以文化。以何记这文化?以笔墨。以何者拾起笔墨?以人,以这千年以来数之不尽的文化名人。

  是他们拾起墨,挥洒,说下话下五千年的文化。是一代代的华夏人,一次次拾起笔墨,一次次绘制出华夏。宛若连绵不绝的雄山,以最高昂之姿存活。

  直到呼唤声响起,漫步踏离,顿停回首,瞻仰再三,依恋离去。

Tags标签
复制全文
听作文
评论区( 抒情哲理散文:笔墨吟_700字)
内容:
剩余字数:360/360


     :: 正在为您加载评论……


每页10条,共0

版权声明:

1、作文《 抒情哲理散文:笔墨吟_700字》为网友原创或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2、作文《 抒情哲理散文:笔墨吟_700字》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作者文责自负。

3、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,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,评改作文。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网不承担责任。

4、本页网址: https://www.jx7.net/chusanzuowen/174560.html

next
play
next
close
X
关闭
手机客户端
APP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