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+
成熟大叔
温柔淑女
甜美少女
清亮青叔
呆萌萝莉
靓丽御姐
元宵节的古诗
<p>元宵节的古诗1 </p><p> 1、《正月十五夜》 </p><p> (唐)苏道味</p><p> 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,</p><p> 灯树千光照。明月逐人来。</p><p> 游妓皆穠李,行歌尽落梅。</p><p> 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</p><p> 2、《十五夜观灯》 </p><p> (唐)卢照邻</p><p> 锦里开芳宴,兰红艳早年。</p><p> 缛彩遥分地,繁光远锋告缀天。</p><p> 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</p><p> 别有千金笑,来映九枝前。</p><p> 3、《正月十五夜灯》 </p><p> (唐)张祜</p><p> 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地京。</p><p> 三百内人连袖银胡明舞,一进天上着词声。</p><p> 4、《诗曰》 </p><p> (唐)李商隐</p><p> 月色灯山满帝都,香车宝盖隘通衢。</p><p> 身闲不睹中兴盛,羞逐乡人赛紫姑。</p><p> 5、《诗曰》 </p><p> (宋)姜白石</p><p> 元宵争看采莲船,宝马香车拾坠钿;</p><p> 风雨夜深人散尽,孤灯犹唤卖汤元。</p><p> 6、《诗曰》 </p><p> (宋)姜白石</p><p> 贵客钩帘看御街,市中珍品一时来,</p><p> 帘前花架无行路,不得金钱不肯回。</p><p> 7、《青玉案元夕》 </p><p> (宋)辛弃疾</p><p> 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</p><p> 宝马雕车香满路,凤萧声动,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</p><p> 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</p><p> 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火阑珊处。</p><p> 8、《生查子元夕》 </p><p> (宋)欧阳修</p><p> 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</p><p> 月到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</p><p> 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</p><p> 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</p><p> 9、《京都元夕》 </p><p> (元)元好问</p><p> 袨服华妆着处逢,六街灯火闹儿童。</p><p> 长衫我亦何为者,也在游人笑语中。</p><p> 10、《折桂令元宵》 </p><p> (元)佚名</p><p> 爱元宵三五风光,月色婵娟,灯火辉煌。</p><p> 月满冰轮,灯烧陆海,人踏春阳。</p><p> 三美事方堪胜赏,四无情可恨难长。</p><p> 怕的.是灯暗光芒,人静荒凉,角品南楼,月下西厢。</p><p> 11、《汴京元夕》 </p><p> (明)李梦阳</p><p> 中山孺子倚新妆,郑女燕姬独擅场。</p><p> 齐唱宪王春乐府,金梁桥外月如霜。</p><p> 12、《元宵》 </p><p> (明)唐寅</p><p> 有灯无月不娱人,有月无灯不算春。</p><p> 春到人间人似玉,灯烧月下月如银。</p><p> 满街珠翠游村女,沸地笙歌赛社神。</p><p> 不展芳尊开口笑,如何消得此良辰。</p><p> 13、《元夜踏灯》 </p><p> (清)董舜民</p><p> 百枝火树千金屧,宝马香尘不绝。</p><p> 飞琼结伴试灯来,忍把檀郎轻别。</p><p> 一回佯怒,一回微笑,小婢扶行怯。</p><p> 石桥路滑缃钓蹑,向阿母低低说。</p><p> 妲娥此夜悔还无?怕入广寒宫阙。</p><p> 不如归去,难畴畴昔,总是团圆月。</p><p> 14、《上元竹枝词》 </p><p> (清)符曾</p><p> 桂花香馅裹胡桃,江米如珠井水淘。</p><p> 见说马家滴粉好,试灯风里卖元宵。</p><p> 15、《元夕影永冰灯》 </p><p> (清)唐顺之</p><p> 正怜火树千春妍,忽见清辉映月阑。</p><p> 出海鲛珠犹带水,满堂罗袖欲生寒。</p><p> 烛花不碍空中影,晕气疑从月里看。</p><p> 为语东风暂相借,来宵还得尽余欢。</p><p> 16、《元夕无月》 </p><p> (清)丘逢甲</p><p> 三年此夕无月光,明月多应在故乡。</p><p> 欲向海天寻月去,五更飞梦渡鲲洋。</p><p> 17、《元宵月正圆》 </p><p> 闽南歌谣</p><p> 闹元宵,月正圆,闽台同胞心相依,</p><p> 扶老携幼返故里,了却两岸长相思。</p><p> 热泪盈眶啥滋味?久别重逢分外喜!</p><p> 闹元宵,煮汤圆,骨肉团聚满心喜,</p><p> 男女老幼围桌边,一家同吃上元丸。做好</p><p> 摇篮血迹难割离,叶落归根是正理。</p><p> 18、《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》 </p><p> (隋)隋炀帝</p><p> 法轮天上转,梵声天上来;</p><p> 灯树千光照,花焰七枝开。</p><p> 月影疑流水,春风含夜梅;</p><p> 燔动黄金地,钟发琉璃台。</p><p> 19、《上元夜》 </p><p> (唐)崔液</p><p> 玉漏铜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夜开;</p><p> 谁家见月能闲坐,何处闻灯不看来。</p><p> 20、《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》 </p><p> (唐)李商隐</p><p> 月色灯山满帝都,</p><p> 香车宝盖隘通衢。</p><p> 身闲不睹中兴盛,</p><p> 羞逐乡人赛紫姑。</p><p> 元宵节的古诗2 </p><p> 1、元夜有感 </p><p> 【作者:杨宛】</p><p> 弦管千家沸此宵,花灯十里正迢迢。</p><p> 闲闺蓦地停杯忆,如许春光伴寂寥。</p><p> 2、观灯 </p><p> 【作者:朱纯】</p><p> 春色满侯家,金莲夜吐花。</p><p> 香膏融绛液,细烬落金沙。</p><p> 闪闪明珠箔,荧荧映碧纱。</p><p> 烟凝微作晕,焰暖欲成霞。</p><p> 绾结流苏重,缤纷宝带斜。</p><p> 人看隘珠翠,月出让光华。</p><p> 遍列雕阑护,高张绣幄遮。</p><p> 休言非敕送,吟对亦堪夸。</p><p> 3、金陵元夕篇 </p><p> 【作者:郑之文】</p><p> 朱楼隐轸薄层霄,渌水萦堤荡画桥。</p><p> 十里香风吹紫陌,一年明月始今宵。</p><p> 今宵无处无萧鼓,佳丽名都较得数。</p><p> 美酒留连拚十千,少年欢笑唯三五。</p><p> 三五年时二八游,个侬无赖逐风流。</p><p> 香轮宝勒纷填巷,翠烛红灯拥上楼。</p><p> 楼前九陌连三市,中有侯家通戚里。</p><p> 千蝶春星舞袖翻,九枝夜閤歌钟起。</p><p> 歌舞唯应此夕陈,鱼龙百戏竞争新。</p><p> 银花绛树开千丈,佛火神灯照百轮。</p><p> 花灯在处如人好,半醉筵前看鲍老。</p><p> 何客灯前到肯迟,何人花下归能早。</p><p> 花下灯前出画裾,衣香一路暗氤氲。</p><p> 不所谓的剑灵私服的真相知南陌人如月,且道东门女似云。</p><p> 云移月堕欢难歇,虬水丁冬霜渐咽。</p><p> 郎心尚逐紫骝嘶,妾意先憎乌柏舌。</p><p> 归去烧灯总不眠,含情脉脉定相牵。</p><p> 余宵冷焰留红烛,明日芳尘拾翠钿。</p><p> 4、 元夕诗(清)施闰章 </p><p> 燕台夜永鼓逢逢,猎炬金樽烂漫红。</p><p> 列第侯王灯市里,九衢士女月明中。</p><p> 5、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</p><p> 朝代:明代</p><p> 作者:赵时春</p><p> 原文:</p><p> 将坛醇酒冰浆细,元夜邀宾灯火新。</p><p> 直待清霄寒吐月,休教白发老侵人。</p><p> 香翻桂影烛光薄,红沁榆阶宝靥匀。</p><p> 群品欣欣增气色,太平依旧独闲身。</p><p> 6、《上元日二首》 </p><p> 唐朝诗人李昂</p><p> 上元高会集群仙,心斋何事欲祈年。</p><p> 丹诚傥彻玉帝座,且共吾人庆大田。</p><p> 蓂生三五叶初齐,上元羽客出桃蹊。</p><p> 不爱仙家登真诀,愿蒙四海福黔黎。</p><p> 7、七律·元宵节(新韵) </p><p> 上元节日不平凡,</p><p> 万里城乡五彩悬。</p><p> 凤舞龙腾高月照,</p><p> 女游男伴喜音传。</p><p> 汤元和美南方乐,</p><p> 灯火通明北国欢。</p><p> 夜里烟花织锦绣,</p><p> 飞星如雨洒尘寰。</p><p> 8、《鹧鸪天庆元宵》 </p><p> 东方骏</p><p> 处处城乡庆上元,烟花灯火表心欢。</p><p> 天寒难锁新春意,炉暖宜烹白玉丸。</p><p> 9、《元宵夜》 </p><p> 秦渝</p><p> 元宵佳节月儿圆,全家团聚过大年。</p><p> 半醉半醒逛街市,偕妻携子游乐园。</p><p> 千树霓虹流光转,万家灯火照无眠。</p><p> 爆竹声声除旧祟,银花朵朵接财源。</p><p> 鱼龙狂舞阑珊处,儿童蹦跳笑声甜。</p><p> 10、《元夕无月》 </p><p> 满城灯市荡春烟,宝月沉沉隔海天。</p><p> 看到六鳌仙有泪,神山沦没已三年!</p>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
<p>【 #能力训练# 导语】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。那么,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?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相关信息。欢迎阅读参考!</p><p> 1.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篇一 </p><p> 青玉案·元夕</p><p> 辛弃疾〔宋代〕</p><p> 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</p><p> 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</p><p> 赏析</p><p>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元宵节的夜晚,满城灯火,众人狂欢的景象。</p><p> 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”:东风还未吹开百花,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。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,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——燃放的烟火,先冲上云霄,而后自空中而落,好似陨星雨。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。然后写车马、鼓乐、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,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、鱼龙漫衍的“社火”百戏,极为繁华热闹,令人目不暇接。其间的“宝”、“雕”、“凤”、“玉”,种种丽字,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燃春神来写境,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,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,聊为助意而已。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。</p><p> 下阕,专门写人。作者先从头上写起: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,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,在她们走后,衣香还在暗中飘散。这些丽者,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,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——却总是踪影难觅,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。忽然,眼睛一亮,在那一角残灯旁边,分明看见了,是她!没有错,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,未曾离去!发现那人的一瞬间,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,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。到末幅煞拍,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:那上阕的灯、月、烟火、笙笛、社舞、交织成的元夕欢腾,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,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,而且,倘若无此人,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。</p><p> 同时,还有一种说法认为: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,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。根据历史背景可知,当时的他不受重用,文韬武略施展不出,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,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。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,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,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。</p><p> 作为一首婉约词,这首《青玉案》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,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。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,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,下片写不慕荣华,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。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。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,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,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。</p><p> 2.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篇二 </p><p> 正月十五夜</p><p> 苏味道〔唐代〕</p><p> 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</p><p> 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</p><p> 游伎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</p><p> 销段蚂 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</p><p> 赏析</p><p> 这首诗是描写洛阳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。据《大唐新语》和《唐两京新记》记载:每年这天晚上,洛阳城里都要大放花灯;前后三天,夜间照例不戒严,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。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,市民们的歌声笑语,汇成一片,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。</p><p>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,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,可是明灯错落,在大路两旁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,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。从“火树银花”的形容,我们不难想象,亏埋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!说“火树银花合”,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。王维《终南山》“白云回望合”,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“绿树村边合”的“合”,用意相同,措语之妙,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。由于到处任人通行,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。崔液《上元夜》诗有句云:“玉漏铜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”可与此相印证。城关外面是城河,这里的桥,即指城河上的桥。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,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,点缀着无数的明灯。灯影照耀,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,所以也就把桥说成“星桥”了。“火树”“银花”“星桥”都写灯光,诗人的鸟瞰,首先从这儿着笔,总摄全篇;同时,在“星桥铁锁开”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,这样,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。</p><p>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,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;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,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。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,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。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,花枝招展的歌女们打扮得分外美丽,她们一面走,一面唱着《梅花落》的曲调。洛阳城里的元宵,真是观赏不尽的。所谓“欢娱苦日短”,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,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,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。“金吾不禁”二句,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,来结束全篇,言尽而意不尽,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之感。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,显得韵致流溢,也在于此。</p><p> 3.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篇三 </p><p> 正月十五夜灯</p><p> 张祜〔唐代〕</p><p> 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帝京。</p><p> 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时天上著词声。</p><p> 赏析</p><p> 本诗描写家家出门、万人空巷、尽情而来、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战斗吧剑灵私服情景,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,最为销 魂的时刻。</p><p> 唐宫内万灯齐明,舞衲联翩,歌声入云,有鸟瞰式全景、有特写武近景,场面壮观,气象恢宏。</p><p> 千门开锁万灯明:“千门开锁”就是指很多门的锁都打开了,“千门”泛指很多门,门锁都打开了即人都出门了。</p><p> “万灯明”万灯,泛指很多灯,明则是亮起来了。正月中旬动帝京:“正月中旬”正月的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。“动”震动。形容热闹。“帝京”是指京城、国都百内人连袖舞:“三百内人”应该是指很多的宫女。“三百”也是形容人数众多的,非实指。“连袖舞”是指一时天上著词声跳舞。“一时”是说当时,“天上著词声”是指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,传到天上。也是极言歌舞的热闹和盛大,以及街上人数的众多,声可直传天上。</p><p> 4.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篇四 </p><p> 蝶恋花·密州上元</p><p> 苏轼〔宋代〕</p><p> 灯火钱塘三五夜,明月如霜,照见人如画。帐底吹笙香吐麝,更无一点尘随马。</p><p> 寂寞山城人老也!击鼓吹 箫,却入农桑社。火冷灯稀霜露下,昏昏雪意云垂野。</p><p> 赏析</p><p>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(熙宁八年),时苏轼在密州。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,抓住杭州、密州气候、地理、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,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,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。</p><p> 这首词题记为“密州上元”,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。钱塘也就是杭州,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。元宵的特点,就是“灯火”。东坡用一句“灯火钱塘三五夜”,点出灯夕的盛况。“明月如霜”,写月光之白。李白曾有诗云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”但元宵夜月正圆,灯月交辉,引来满城男女游赏,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。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,男子歌啸而行,好盛装而出。难怪东坡要写月光“照见人如画”了。这还是街市的游人。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,又另有一种排场。作者一句“帐底吹笙香吐麝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。“更无一点尘随马”,化用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“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”句,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。说“无一点尘”,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。</p><p> 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,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,正好遇到元宵佳节,在街上看灯,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。词句虽不多,却也“有声有色”。写灯、写月、写人,声色交错,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、繁荣景象。</p><p>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。“寂寞山城人老也”是一句过片,使情调陡然一转,用“寂寞”二字,将前面“钱塘三五夜”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,为密州上元作反衬,形成鲜明的对比,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。无须多着一字,便觉清冷萧索。结句“火冷灯稀霜露下,昏昏雪意云垂野”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,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。</p><p> 作者“曾经沧海难为水”,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,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。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,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,心情完全不同。首先,密州不比杭州,贫穷,劳顿又粗陋,再无江南之诗情。而更让他感到“寂寞”,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,民不聊生。作为一个爱民之官,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?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“使君”不禁有“人老也”之叹。他这上元之夜,随意闲行,听到箫鼓之声,走去一看,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,祈求丰年。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,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。直到夜深“火冷灯稀霜露下”,郊外彤云四垂,阴霾欲雪。“昏昏雪意云垂野”一句,表面上意象凄惨,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,有一种“瑞雪兆丰年”的喜悦之情。</p><p> 苏轼这首《蝶恋花》,确是“有境界”之作,写出了对“凡耳目之所接者”的真实感受,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。内容、笔墨不囿于成规,自抒胸臆,意之所到,笔亦随之,不求工而自工。此词运用了转折、反衬等章法技巧,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。</p><p> 5.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篇五 </p><p> 汴京元夕</p><p> 李梦阳〔明代〕</p><p> 中山孺子倚新妆,郑女燕姬独擅场。</p><p> 齐唱宪王春乐府,金梁桥外月如霜。</p><p> 赏析</p><p> 这首诗是作者在汴京观看元宵佳节的盛况时所作。诗人通过对中山孺子、郑女燕姬精彩演出场景的描述,为读者展现一幅元宵节月光下许多台杂剧争妍斗丽的画面,反映了汴京元夕戏剧演唱的热闹景况。</p><p> “中山孺子倚新妆,郑女燕姬独擅场。”先从来自各地的伶人粉墨登场写起。先写北方的男性青年——“中山孺子”,这些挑选出来参加歌唱的男青年本来就已经标致,再穿上入时的新装,打扮起来,变得更加帅气。再写北方女子——“郑女燕姬”,这些参加演唱的女子当然也是挑选出来的美女,她们胜过众人,压倒全场。中山少男、郑燕少女都善演戏曲,说明当时杂剧传布的盛况。</p><p> 开始这两句虽然旨在点明演唱的人员,但又并非是纯乎客观的介绍,诗中“倚新妆”、“独擅场”应是互文见义,“倚新妆”的“倚”字,“独擅场”的“独”字,都暗含着一种互相比赛,争妍斗艳之意,男女的情态得到了生动的表现,那种热烈、欢乐而又兴奋的场面,也凸现出来。这时虽然还没有写到他们的歌唱,但人们可以想见,这些英俊的男子、漂亮的女子的歌声,应该十分美妙。而少年男女争扮周宪王剧中人物,也使读者对当时剧界的风气颇有所领会。从侧面反映了汴京作为古时都会,在历受金元劫难之后,经明初的休养生息而恢复生机,重现繁华,其民俗风情,也通过这两句表露出来。</p><p> “齐唱宪王春乐府”作为全诗的中心,终于写到了歌唱,主要表现男女声齐唱时的情形。不过诗句中也并没有写到歌声如何,只点明歌唱的形式是“齐唱”,歌唱的内容是“宪王”的“春乐府”。</p><p> 据《明史·诸王传》,宪王即朱有墩,世称周宪王。他能诗善画,谙晓音律,是明初影响较大的散曲、杂剧作家,剧作达三十一种,总名《诚斋乐府》,这里演唱的是他的乐府中的一种。地位这样显赫、成就又很高的人物的乐府,自然是十分美妙的了。用男女声“齐唱”的形式来演唱,不仅声音宏大,而且刚柔相济,雄浑中有清脆。“齐唱”二字,刻意渲染出元宵欢庆,万民同乐的情景,给人的感觉是舞台上伶人的演唱与舞台下观众的和唱一起进行,场面肯定是热闹之极。这里仍然只是暗示,没有正面去写歌声,但却使人有如闻其声的感觉。</p><p> “金梁桥外月如霜”不仅没有写到歌声,反而宕开笔端,写起了戏曲表演场地旁金梁桥外的夜景和天上的月色。“金梁桥”在汴京,从桥上望过去,那一轮明月正遥挂天际,洒下如霜的清光,给整个汴京城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,全城变得朦胧、幽邃,更加显示出动人的韵致。“月如霜”之清冷幽静,与前面所描绘的欢庆热闹情景似乎不相吻合,然而这一句实际上却是诗人的神来之笔,以淡墨衬浓彩,余韵宛转,余味曲包,深得唐人竹枝词之妙。此时,那男女齐唱“春乐府”的歌声,不仅响彻全城,而且在月光中也更加清亮,仿佛从地上直飘向月宫。</p><p> 这一句,作者是以景衬声,在诉诸视觉的月色中,暗暗包含了诉诸听觉的歌声,这样一衬,歌声似乎显得“形象化”了,好像看得见,摸得着,更给人以清晰、深刻的印象。作者巧妙的安排,使得诗歌最后更加耐人含咀,神味隽永,情韵不匮。</p><p> 《汴京元夕》寥寥四句,再现了汴京元宵之夜演出戏曲时演员擅场,众人齐唱的欢乐场面。流畅自然,清丽可喜,颇有唐竹枝民歌风味,为其集中七绝之佳作。</p><p> 6.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篇六 </p><p> 京都元夕</p><p> 元好问〔金朝〕</p><p> 袨服华妆着处逢,六街灯火闹儿童。</p><p> 长衫我亦何为者,也在游人笑语中。</p><p> 鉴赏</p><p> 诗中描写了金代京都元宵佳节人山人海,人们盛装出游的欢快气氛。全诗浅白如话却富有情趣,用短短的诗句,表达了诗人在节日的欢乐之情。</p><p> 开头两句写京都元夕的热闹场面,“袨服华妆”写出了游人们穿着鲜明华丽,“六街灯火”写出了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的景象,前两句用元夕日,街上的人们的装束和举动反衬了汴京一派繁华、升平的气象,也为下文诗人这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都外出游玩,沉醉在游人的欢声笑语,抒发情感作铺垫。</p><p> 而三句一转,用“长衫”对“炫服华妆”,写到自己竟然也随游人追欢逐乐。一个隐晦的发问,包含着辛酸的自嘲,严峻的自责,同时也是对前面所铺叙的场景的否定。表现了诗人对此时金朝的偏安处境的嘲讽,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危机的担忧。</p><p> 此诗展现了游人在元宵节游玩的景象,写出了元夕夜的盛世繁华,手法上,用乐景抒哀愤之情,长衫和炫服华妆的对比,含蓄动人,意味深长。</p><p> 7.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篇七 </p><p> 元宵</p><p> 唐寅〔明代〕</p><p> 有灯无月不娱人,有月无灯不算春。</p><p> 春到人间人似玉,灯烧月下月如银。</p><p> 满街珠翠游村女,沸地笙歌赛社神。</p><p> 不展芳尊开口笑,如何消得此良辰。</p><p> 译文</p><p> 这样的夜,如果只有灿烂的灯,缺少皎洁的月,无以尽兴,这样的夜,如果只有皎洁的月,没有灿烂的灯,无以为春。</p><p>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,美人如花似玉,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,月亮如水似银。</p><p>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,那是春游的村女,歌声嘹亮,笙管悠扬,那是小伙在赛社神。</p><p> 如果不尽兴游玩,开怀大笑,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?</p><p> 注释</p><p> 社神,土地神。古代每逢社日(分春社,秋社两种)有祭祀土地神,祈祝丰收的习俗。</p><p> 尊,古代盛酒器具。</p><p> 8.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篇八 </p><p> 踏莎行·元夕</p><p> 毛滂〔宋代〕</p><p> 拨雪寻春,烧灯续昼。暗香院落梅开后。无端夜色 欲遮春,天教月上宫桥柳。</p><p> 花市无尘,朱门如绣。娇云瑞雾笼星斗。沉香火冷小妆残,半衾轻梦浓如酒。</p><p> 译文</p><p> 拨开积雪寻找初春的迹象,点亮灯火延续白日。梅花落后,小院里残留着暗香。夜色试图掩盖春天的气色,月亮渐渐爬上宫桥边的柳树梢上。</p><p> 花市里游客散尽,尘埃落定,富贵人家的大门刻画得犹如锦绣。娇柔的薄云与祥瑞的雾气笼罩着星斗。沉香已经燃尽冷透,脸上精心打点的妆容也已只余下残缺,她沉浸在浓醇如酒的半衾轻梦之中。</p><p> 注释</p><p> 烧灯:即燃灯。</p><p> 宫桥:在山东滕州东南四十五里,跨薛河。</p><p> 沉香:水香木制成的薰香。</p><p> 9.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篇九 </p><p> 古蟾宫·元宵</p><p> 王磐〔明代〕</p><p> 听元宵,往岁喧哗,歌也千家,舞也千家。听元宵,今岁嗟呀,愁也千家,怨也千家。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?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。诗也消乏,酒也消乏,冷落了春风,憔悴了梅花。</p><p> 注释</p><p> 元宵: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。这天晚上,民间有挂彩灯,观彩灯的习俗。</p><p> 今岁嗟呀:今年到处都是叹息的声音。</p><p> 闹红尘:尘世热闹。香车宝马:豪华的车马。</p><p> 消乏:消沉,贫乏。</p><p> 简析</p><p> 这首散曲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。小令描写了往年元宵节的热闹、欢乐气氛,同时又写了写作当年元宵节的冷清,百姓的愁怨。今昔对比,反映出明代国家日渐衰败,百姓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形,对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深表同情,对官府的残酷统治表示强烈不满。</p><p> 此曲用“今岁”、“往岁”的对比手法,描写了元宵节冷落的景象。“听元宵今岁嗟呀,愁也千家,怨也千家。”正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实况和广大人民对反动统治的愤懑情绪。据《尧山堂外纪》载:“弘治、正德时,‘高邮元宵最盛,好事者多携佳灯美酒,即西楼为乐。……后经荒岁苛政,闾阎凋敝,良宵遂索然矣。’”这段话正可做为这首小令的注脚。</p><p> 10.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篇十 </p><p> 女冠灵剑诛仙私服新版下载子·元夕</p><p> 蒋捷〔宋代〕</p><p> 蕙花香也。雪晴池馆如画。春风飞到,宝钗楼上,一片笙箫,琉璃光射。而今灯漫挂。不是暗尘明月,那时元夜。况年来、心懒意怯,羞与蛾儿争耍。</p><p> 江城人悄初更打。问繁华谁解,再向天公借。剔残红灺。但梦里隐隐,钿车罗帕。吴笺银粉砑。待把旧家风景,写成闲话。笑绿鬟邻女,倚窗犹唱,夕阳西下。</p><p> 赏析</p><p> 元宵佳节是历代词人经常吟咏的话题。不论是北宋,还是南宋,在所有的节日中,以元宵最为热闹,也以元宵最为人所重。而在国破家亡之时,这个节日又最容易引起人们对往昔繁盛的追忆,最易牵动人们的故国之思。</p><p> 全词起笔“蕙花香也。雪睛池馆如画”,即沉入了对过去元夕的美好回忆:兰蕙花香,雪霁天晴,亭台楼阁之中池波荡漾,街市楼馆林立,宛若画图,尽是一派迷人景象。极度地渲染了元宵节日氛围。“春风飞到,宝钗楼上,一片笙箫,琉璃光射。”春风和煦,酒旗飘拂,笙箫齐奏,仙乐风飘。据载,宫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灯,又地方进贡之灯“或以五色琉璃而成”。那令人陶醉的音乐,那壮观的灯市,使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。</p><p> “而今灯漫挂。不是暗尘明月,那时元夜。”“而今”二字是过渡,上写昔日情景,下写当日元夕景况。“灯漫挂”,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,与“琉璃光射”形成鲜明的对照。“不是暗尘明月,那时元夜。”既写此夕的萧索,又带出昔日的繁华。“暗尘明月”用唐苏味道《上元》“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”诗意。以上是从节日活动方面作今昔对比。“况年来、心懒意怯,羞与蛾儿争耍。”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。蛾儿,即闹蛾儿,用纸剪成的玩具。写当日的元宵已令人兴味索然,心境之灰懒,更怕出去观灯了。这种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来才有的,是处境使然。</p><p> 下阕“江城人悄初更打”,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今宵的冷落,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——江城。下面数句直至词末,一连用了“问”、“但”、“待把”、“笑”等几个领字,一气直下,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恨酸楚。“问繁华谁解,再向天公借”,用倒装句法,提出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呢?“剔残红灺。但梦里隐隐,钿车罗帕。”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,词人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了。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、佩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,隐隐出现。</p><p> “吴笺银粉砑。待把旧家风景,写成闲话。”以最精美的吴地的银粉纸,把“旧家风景”写成文字,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。银粉砑,碾压上银粉的纸。旧家风景,借指宋朝盛事。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。现在居然有人能唱这首词,而这歌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和“琉璃光射”、“暗尘明月”正相一致。心之所触,心头不禁为之一动,略微感到一丝欣慰,故而以一“笑”字领起。但这“笑”中实在含有无限酸楚,因为“繁华”毕竟是一去不返了。</p><p>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,词意始终在流动中,无一凝滞。但是在顿挫中显流动,于追琢中出自然。对过去元夕的铺叙作者不惜篇幅,不惜浓墨重彩,或直接描绘,或间接叙写,或通过梦境加以再现,着力处皆词人所钟之情。 </p>描写元宵的古诗句有哪些
<p>开篇明义,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词文化长河中,有不少描写元宵节的作品。</p><p>《生查子·元夕》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欧阳修的作品,写于元夕。“元夕”就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,自古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。“元夕”在宋代是最盛大的薯升一个节日。《生查子·元夕》原词如下:</p><p>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</p><p>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不见去年人,泪满春衫袖。</p><p>词牌名解释</p><p>剑侠世界手游3官网《生查子》,词牌名,“查”读音为“zhā”。《生查子》最初是唐代的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名,又名《陌上桑》、《绿罗裙》,敦煌曲子词也用这个调子。根据历代词话记载,唐代韦应物曾写有这首词,可惜散迭。</p><p>今存词最早的一首《生查子》是唐代末年的文学家韩偓所作,原词是:“侍女动妆奁,故故惊人睡。那知本未眠,背面偷垂泪。懒卸凤凰钗,羞入鸳鸯被。时复见残灯,和烟坠金穗。”</p><p>《生查子》,双调,四十字,仄韵。元、明两代以来,词学家常把两叠的词称为“双调”。在汲古阁刻本《六十名家词》中的校注,清代著名词家万树的《词律》中,还有清代的《钦定词谱》中,都用“双调”这个名词,这其实是不准确的说数如老法。</p><p>“双调”是宫调名,词虽然有上下两叠,或者也叫上下两片,但只是一调,不能称为“双调”。“双调”这个名词在宋代没有这样的用法。一首令词,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,称为“重头”。重,读音为(chóng)。</p><p>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解读</p><p>欧阳修的这首橡搏词作于元宵节的夜晚,元宵节在宋代也叫“元夕”,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,元宵节的灯会也是非常盛大的,据宋代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:</p><p>正月十五日元宵,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。开封府绞缚山棚……又于左右门上,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,用青幕遮笼,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,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。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,约百余丈,用棘刺围绕,谓之“棘盆”。内设两长竿,高数十丈,以缯彩结束,纸糊百戏人物,悬于竿上,风动宛若飞仙。</p><p>由此可见,在宋代,元宵节是人们非常期盼的一个节日,也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,是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。</p><p>欧阳修所选取的场景就是元宵灯节的晚上,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元宵节往事的回忆,写物是人非之感。全词语言通俗,浅显易懂,自然流畅。词作内容情事几乎一目了然,但词作构思巧妙,又很有新意,这集中表现在词的分片上。</p><p>词人通过女子对去年元宵节夜晚的回忆起笔,欧阳修以女性的视角切入,这是欧阳修词作的一大特点,也就是所谓的“男子作闺音”。</p><p>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描绘的场景</p><p>词作开篇句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”,是女子回忆去年和心上人的美好约会,这两句也点明了时间——元宵节的晚上,也点明了地点——元宵节的花市。</p><p>词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,营造出了一个温馨而浪漫的夜晚,这为接下来主人公的出场做好了情境的渲染和铺垫。</p><p>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二句,此时月亮徐徐升起,皎洁的月亮就好像挂在柳树梢上一样,如水的月光洒在地上,与心上人相约在黄昏之后共叙衷肠。</p><p>元宵节的夜晚火树银花、灯火通明,此时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。</p><p>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,在妩媚多姿的柳树稍的映衬下,明月显得是那样的善解人意,那样的温馨浪漫,在这样一个温馨浪漫的夜晚,怎么能辜负如此的良辰美景呢?</p><p>灯光、月光、柳梢似乎都成了爱情的见证。在花前月下相会的一对情侣此时共叙衷肠,他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夜晚,词作没有交代他们在说些什么,我们也没有必要去猜想他们在说什么,在这样美好的夜晚,与心上人共叙衷肠,就已经足够了。</p><p>词作上片人与景交融,情与景交融,词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美好的意境。</p><p>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匆匆,很快成为记忆。如果说上片是回忆去年元宵节的话,下片就是在写今年的元宵节了。词的下片,词人笔锋一转,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。</p><p>“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”二句,又写明了今年元宵节的环境。“依旧”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,月色还是那么皎洁,灯市还是那么绚丽,今年的元宵节和去年的元宵节是一模一样的,而那个去年相约黄昏后的人呢?</p><p>“不见去年人,泪满春衫袖”二句,这是词中人的主旨所在,也是词中人抒情的主体。去年相约的那个人今年不在了,在茫茫人海中,在元宵节的夜晚里词中人苦苦地寻觅,可是依然不见踪影。词中人心情沮丧,泪水夺眶而出,打湿了自己的衣襟。</p><p>“不见去年人”一句已经将寻寻觅觅,不见踪影的伤感包含了进去,“泪满春衫袖”就进一步形象化了这种伤感。</p><p>下片在今昔元宵节夜晚的对比中,将物是人已非的伤之情,惆怅之情抒发了出来。而今年元宵夜的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,月光与灯光辉映的夜晚将词中人的伤感进一步烘托出来,对比愈加明显。</p><p>上片中月光、灯光、柳梢都成了这一对情侣爱情的见证;而下片中相同的景物,相同的环境则成了词中人形单影只的见证。尤其是“泪满春衫袖”一句中的“满”字,将物是人非、旧情难续的伤感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。</p><p>《生查子》写法的艺术特点</p><p>词中小序“元夕”,也叫上元节,就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,元宵节的灯会自唐代就已经成为了风俗:如唐代诗人崔液在《上元夜》一诗中就写道:“谁家见月能闲坐?何处闻灯不看来?”唐代诗人苏味道在《正月十五夜》诗中也写道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</p><p>这些诗句正是写元宵节灯会的情景,苏味道诗中的“花”正是被装扮成节日彩灯的花灯。元宵节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,也是恋爱中的情侣约会的良好时机。</p><p>在灯光阑珊处的元宵节夜晚,在月光灯光下情侣相约的甜蜜浪漫,词人只用了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两句,就将情侣在元宵夜约会的情景展现了出来。</p><p>“月上柳梢头”是在写一个温馨浪漫的夜晚,而“人约黄昏后”一句中,约会的情侣只是观花灯去了吗?上片的结句如水穷云起,言有尽而意无穷,结句的词意也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遐想和无尽的回味。</p><p>这一种写法像极了《诗经·陈风·月出》中“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”所营造出的氛围。情侣约会的甜情蜜意是溢于言表的,这也在情侣心中会留下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。</p><p>《生查子·元夕》上片写去年,下片写今年,元夜、灯光、月亮、人等字面互相关照。两片文义并列,但词意稍有变化。</p><p>诗歌重叠方式运用于全章的,在《诗经·国风》中比比皆是,每章字句大同小异,或易词申意,或重章叠句,如《郑风·褰裳》:</p><p>子惠思我,褰裳涉溱。子不我思,岂无他人?狂童之狂也且!子惠思我,褰裳涉洧。子不我思,岂无他士?狂童之狂也且!</p><p>文义循序递进、回旋往复的音节对于简朴的歌词有增强表情的功用。</p><p>“双调”的词有重头与换头的分别;“重头”的词中上下片字句调式完全相同。《生查子》就属于“重头”词。词人欧阳修根据歌词的特点采取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,就形成了章节的重复,歌词反复一遍,词意也有回旋往复的韵致。</p><p>《生查子·元夕》对后世词作的影响</p><p>这首词对后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,如南宋词人王迈《南歌子》:</p><p>家里逢重九,新篘熟浊醪。弟兄乘兴共登高。右手茱杯、左手笑持螯。</p><p>官里逢重九,归心切大刀。美人痛饮读离骚。因感秋英、饷我菊花糕。</p><p>王迈《南歌子》词中上片写“家里逢重九”,下片写“官里逢重九”,就属于“重头”的写法,明显有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中“重头”的影子。</p><p>再比如在南宋词人吕本中的词作《采桑子》中上片写“恨君不似江楼月”,下片写“恨君却似江楼月”;辛弃疾《采桑子》上片写“少年不识愁滋味”,下片写“而今识尽愁滋味”。都明显有欧阳修《生查子》的“重头”写法的影子。</p><p>以上列举的几位词人的几首词作散文写法,很明显有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写法的痕迹,抑或说是欧阳修这种方法的运用或者翻新。</p><p>小结</p><p>欧阳修的《生查子·元夕》具有的《诗经》中《国风》那种明快、浅切、自然风味,则是其他词所不具备的。</p><p>从这一层来说,欧阳修的《生查子·元夕》在情与景交融、人与景交融、甚至是词作本身的表情达意上,的确是一首非常好的词作。</p>关于元宵节的古诗?
<p>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如下:</p><p>《生查子·元夕》全词如下: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其中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两句流传千古,相信大家一定听过,耳熟能详。</p><p>《正月十五夜》,全诗如下: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游伎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</p><p>《诗曰·元宵争看采莲船》,全诗如下:元宵争看采莲船,宝马香车拾坠钿。风雨夜深人散尽,孤灯犹唤卖汤元。这首诗通俗易懂,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难神搭宴发现,在宋代,元宵节时候的热闹场景,同时,吃汤圆是中国悠久的元宵节习俗。</p><p>《永遇乐·落日熔金》,全词如下:落日熔金,暮云合璧,人在何处。染柳烟浓,吹梅笛怨,春意知几许。元宵佳节,融和天气,次第岂无风雨。来相召、香车宝马,谢他酒朋诗侣游银。中州盛日,闺门多暇,记得偏重三五。铺翠冠儿,捻金雪柳,簇带争济楚。如今憔悴,风鬟霜鬓,怕见夜间出去。不如向、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。</p><p>《正月十五夜灯》,全诗如下: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帝京。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时天上著词声。这首诗最后两句也是流传千古的佳作啊。</p><p>《醉落魄·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》,全词如下:无言哽噎。看灯记得年时节。行行指月行行说。愿月常圆,休要暂时缺。今年华市灯罗列。好灯争奈人心别。人前不敢分明说。不忍抬头,羞见旧时月。与其他诗词不同,这首词是在元宵佳节之际,望着灯市,不禁想起了和明节皇后的点点滴滴,是一首著名的悼亡词。</p><p>《青玉案·元夕枝乎》,全词如下:东风夜放花千树。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 蛾儿雪柳黄金缕。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这首词实在太著名了,尤其最后两句,可谓家喻户晓。</p>有关元宵节的诗句有哪些?
<p>1.元宵节的诗句 </p><p> 1、《正月十五夜灯》</p><p> 唐·张祜</p><p> 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帝京。</p><p> 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时天上著词声。</p><p> 2、《永遇乐》</p><p> 宋·李清照</p><p> 落日熔金,暮云合壁,</p><p> 人在何处。</p><p> 染柳烟浓,吹梅笛怨,</p><p> 春意知几许。</p><p> 元宵佳节,融和天气,</p><p> 次第岂无风雨。</p><p> 来相召、香车宝马,</p><p> 谢他酒朋诗侣。</p><p> 中州盛日,闺门多暇,</p><p> 记得偏重三五。</p><p> 铺翠冠儿,捻金雪柳,</p><p> 簇带争济楚。</p><p> 如今憔悴,风鬟霜鬓,</p><p> 怕见夜间出去。</p><p> 不如向、帘儿底下,</p><p> 听人笑语。</p><p> 3、《蝶恋花·密州上元》</p><p> 宋·苏轼</p><p> 灯火钱塘三五夜,</p><p> 明月如霜,照见人如画。</p><p> 帐底吹笙香吐麝,</p><p> 更无一点尘随马。</p><p> 寂寞山城人老也,</p><p> 击鼓吹箫,却入农桑社。</p><p> 火冷灯稀霜露下,</p><p> 昏昏雪意云垂野。</p><p> 4、《鹧鸪天·元夕有所梦》</p><p> 宋·姜夔</p><p> 肥水东流无尽期。当初不合种相思。</p><p> 梦中未比丹青见,暗里忽惊山鸟啼。</p><p> 春未绿,鬓先丝。人间别久不成悲。</p><p> 谁教岁岁红莲夜,两处沈吟各自知。</p><p> 5、《解语花·上元》</p><p> 宋·周邦彦</p><p> 风消绛蜡,露浥红莲,</p><p> 灯市光相射。</p><p> 桂华流瓦。</p><p> 纤云散,耿耿素娥欲下。</p><p> 衣裳淡雅,</p><p> 看楚女纤腰一把。</p><p> 箫鼓喧,人影参差,</p><p> 满路飘香麝。</p><p> 因念都城放夜,</p><p> 望千门如昼,嬉笑游冶。</p><p> 钿车罗帕,相逢处,</p><p> 自有暗尘随马。</p><p> 年光是也,</p><p> 唯只见、旧情衰谢。</p><p> 清漏移,飞盖归来,</p><p> 从舞休歌罢。</p><p> 到了唐代,元宵节张灯成为一种“定制”。史书中有记载:中宗李显神龙年间,京城正月十五“盛饰灯彩之会”,民众争相上街夜游观灯,“文人皆赋诗一章,以纪其事。”</p><p> 及至宋代,对元宵节更加看重,不但创造性地推出了“灯山”这种较为复杂的组合形式,还把张灯之夜增加至正月十八。</p><p> 在此伏缺后的一些诗作中,诗人也把视角投向大众民生,描写元宵节前搭的一些生活场景。如宋代诗人姜白石即把深夜卖元宵这一生活场景写进了诗里。</p><p> 2.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</p><p> 青玉案·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</p><p> 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</p><p> 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。</p><p> 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 生查子·元夕 作者:朱淑真(另一说为欧阳修所作) 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</p><p> 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 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</p><p> 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 《客中过上元节》 熊亨瀚 大地春如海,男儿国是家。</p><p> 龙灯花鼓夜,长剑走天涯。 七律.十三元(上元节) 月色蒙胧灯火喧,星光闪烁映兰轩。</p><p> 天台午夜莲花宴,楼宇春光桃李园。 吾蘸江头挥墨宝,君遨瀚海领清源。</p><p> 添诗共贺新年好,做赋温馨度上元。 《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》缺悔辩 (隋)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,梵声天上来; 灯树千光照,花焰七枝开。</p><p> 月影疑流水,春风含夜梅; 燔动黄金地,钟发琉璃台。 《正月十五夜》 (唐)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, 灯树千光照。</p><p> 明月逐人来。 游妓皆穠李,行歌尽落梅。</p><p> 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 《上元夜》 (唐)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夜开; 谁家见月能闲坐,何处闻灯不看来。</p><p> 《十五夜观灯》 (唐)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,兰红艳早年。 缛彩遥分地,繁光远缀天。</p><p> 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 别有千金笑,来映九枝前。</p><p> 《正月十五夜灯》 (唐)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地京。 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进天上著词声。</p><p> 诗曰 (唐)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,香车宝盖隘通衢。 身闲不睹中兴盛,羞逐乡人赛紫姑。</p><p> 诗曰 (宋)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,宝马香车拾坠钿; 风雨夜深人散尽,孤灯犹唤卖汤元。 诗曰 (宋)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,市中珍品一时来, 帘前花架无行路,不得金钱不肯回。</p><p> (注:珍品这里指元宵)。</p><p> 3.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有哪些 元宵节古诗词名句精选 </p><p> 1、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____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</p><p> 2、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____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</p><p> 3、谁教岁岁红莲夜,两处沉吟各自知。____姜夔《鹧鸪天·元夕有所梦》</p><p> 4、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____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</p><p> 5、宝马雕车香满路。____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</p><p> 6、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____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</p><p> 7、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地京。____张祜《正月十五夜灯》</p><p> 8、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____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</p><p> 9、五更钟动笙歌散,十里月明灯火稀。____贺铸《思越人·紫府东风放夜时》</p><p> 10、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____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</p><p> 11、听元宵,今岁嗟呀,愁也千家,怨也千家。____王磐《古蟾宫·元宵》</p><p> 4.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句 </p><p> 1、故园今夕是元宵,独向蛮剑灵官网私服村坐寂寥。赖有遗经堪作伴,喜无车马过相邀。——王守仁《元夕》</p><p> 2、桂花香馅裹胡桃,江米如珠井水淘。见说马家滴粉好,试灯风里卖元宵。——符曾《上元竹枝词》</p><p> 3、火树银花元夕夜,彩灯万盏熠霞流。龙溪笑语连天际,凤垸欢歌满埠头。华夏巍巍萦紫气,尧乡荡荡灿红楼。良辰美景多宏愿,圆月昭昭照九州。——伯永《壬辰元宵夜咏》</p><p> 4、明月一轮虚画屏,春寒催雨下空庭。江南过尽无人识,留得梅花试眼青。——荒漠之旅《元宵无月》</p><p> 5、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地京。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进天上着词声。——张祜《正月十五夜灯》</p><p> 5.关于一月的古诗 </p><p> 1-12月的诗词:</p><p> 正月晴和风气新,纷纷已有醉游人。(唐·白居易《早春持斋,答皇甫十见赠》)</p><p> 新年都未有芳华,二月初惊见草芽。(唐·韩愈《春雪》)</p><p> 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(唐·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)</p><p> 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(唐·白居易《大林寺桃花》)</p><p> 五月天山雪,无花只有寒。(唐·李白《塞下曲》)</p><p> 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(宋·杨万里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)</p><p> 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。(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)</p><p> 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(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)</p><p> 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(唐·白居易《暮江吟》)</p><p> 不知十月江寒上,陡觉三更布被轻。(清·查慎行《寒夜次潘岷原韵》)</p><p> 十一月中长至夜,三千里外远行人。(唐·白居易《冬至宿杨梅馆》)</p><p> 寒冬十二月,晨起践严霜。(汉·无名氏《别诗》)</p><p> 一年有十二个月,一年也分四个季度,春夏秋冬。春夏秋冬是指地球一年的四个季节,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。</p><p> 四季的由来: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,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,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,而是有一个23度27角分的倾角。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,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、北回归线之间移动,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。</p><p> 春季:春季,是指我国农历从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,即农历一、二、三月,包括了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6个节气,其气候特点为温暖潮湿。</p><p> 夏季:夏季,是指从立夏至立秋的这一段时间,即农历四、五、六月,包括了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6个节气。夏季的气候特点即炎热,是一个酷暑蒸人的季节。</p><p> 秋季:秋季,是指从立秋到立冬这一段时间,即农历七、八、九月,包括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6个节气。秋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干燥,人们常以“秋高气爽”、“风高物燥”来形容它。</p><p> 冬季:冬季,始于农历的立冬,止于次年的立春,,包括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等六个节气,即农历的10、11、12月。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寒冷。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,此时天寒地冷、万物凋零,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。</p><p> 1-12月在西方来讲是有星座的学说。</p><p> 6.描写元宵节的古诗 </p><p>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如下:</p><p> 1、《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》</p><p> 明代:赵时春</p><p> 将坛醇酒冰浆细,元夜邀宾灯火新。</p><p> 直待清宵寒吐月,休教白发老侵人。</p><p> 香翻桂影烛光薄,红沁榆阶宝靥匀。</p><p> 群品欣欣增气色,太平依旧独闲身。</p><p> 2、《木兰花慢·送人之官九华》</p><p> 宋代:周端臣</p><p> 霭芳阴未解,乍天气、过元宵。</p><p> 讶客神犹寒,吟窗易晓,春色无柳。梅梢。 </p><p> 尚留顾藉,滞东风、未肯雪轻飘。</p><p> 知道诗翁欲去,递香要送兰桡。清标。会上丛霄。</p><p> 千里阻、九华遥。料今朝别后,他时有梦,应梦今朝。河桥。</p><p> 柳愁未醒,赠行人、又恐越魂销。留取归来紧马,翠长千缕柔条。</p><p> 3、《生查子·元夕》</p><p> 宋代:欧阳修</p><p> 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</p><p> 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</p><p> 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</p><p> 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</p><p> 7.写元宵节的诗句 </p><p> 1、辛弃疾《青玉案》</p><p> 东风夜放花千树。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蛾儿雪柳黄金缕。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元宵节这一夜,满城灯火、尽情狂欢,好一个热闹的景象。</p><p> 一位有情人在寻寻觅觅间,偶一回头,发现心上人就站在灯火昏暗的地方。这样的意外之喜,即便是旁观者也不由感触起来。</p><p> 2、欧阳修《生查子》</p><p> 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去年的元宵节,花市的灯光亮得如同白天一样,意中人约我黄昏后相见,共诉衷肠。今年的元宵节,景象依旧如同去年那样,然而意中人却已经不在身边了。两相比较之下,令人感伤。</p><p> 3、李清照《永遇乐》</p><p> 落日熔金,暮云合璧,人在何处。染柳烟浓,吹梅笛怨,春意知几许。元宵佳节,融和天气,次第岂无风雨。来相召、香车宝马,谢他酒朋诗侣。中州盛日,闺门多暇,记得偏重三五。铺翠冠儿,捻金雪柳,簇带争济楚。如今憔悴,风鬟霜鬓,怕见夜间出去。不如向、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。</p><p> 4、听元宵,往岁喧哗,歌也千家,舞也千家。____王磐《古蟾宫·元宵》</p><p> 5、美人慵翦上元灯,弹泪倚瑶瑟。____朱敦儒《好事近·春雨细如尘》</p><p> 6、袨服华妆着处逢,六街灯火闹儿童。____元好问《京都元夕》</p><p> 7、月色灯山满帝都,香车宝盖隘通衢。____李商隐《观灯乐行》</p><p> 8、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____崔液《上元夜六首·其一》</p><p> 9、锦里开芳宴,兰缸艳早年。____卢照邻《十五夜观灯》</p><p> 8.有关季节节日的诗句 </p><p>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,下面按照日期次序,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、相关习俗、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,供楼主参阅。</p><p> 1. 除夕——农历十二月三十(公历2月2日)。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,叫做“守岁”。除夕这一天,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,还要贴门神、贴春联、贴年画、挂门笼,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。描写除夕的诗句有:</p><p> 除夜</p><p> 【宋】文天祥 </p><p> 乾坤空落落,岁月去堂堂; </p><p> 末路惊风雨,穷边饱雪霜。 </p><p> 命随年欲尽,身与世俱忘; </p><p> 无复屠苏梦,挑灯夜未央。 </p><p> 2. 春节——农历正月初一(公历2月3日)。春节习俗,一般以吃年糕、饺子、汤圆、大肉丸、全鱼、美酒、苹果、花生、瓜子、糖果、香茗及肴馔为主;并伴有掸扬尘、洗被褥、备年货、贴春联、贴年画(门神钟馗)、包饺子贴剪纸、贴窗花、贴福字、点蜡烛、点旺火、放鞭炮、给压岁钱、拜年、走亲戚、送年礼、上祖坟、逛花市、闹社火等众多活动,极尽天伦之乐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:</p><p> 元日</p><p> 【宋】王安石</p><p> 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,</p><p> 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</p><p> 3. 元宵节——农历正月十五(公历2月17日)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其为“宵”,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又称为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。中国幅员辽阔,历史悠久,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,其中吃元宵、赏花灯、舞龙、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。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:</p><p> 元夕 </p><p> 【宋】欧阳修 </p><p> 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 </p><p> 月到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 </p><p> 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 </p><p> 不见去年人剑灵革命国际服,泪湿春衫袖。</p>古人关于元宵的诗句有哪些
<p>1.中国古代描写元宵节的诗词有哪些 </p><p> 一、宋代李清照《永遇乐剑灵手游怎么下载ios·落日熔金》,全词如下:落日熔金,暮云合璧,人在何处。染柳烟浓,吹梅笛怨,唤袭春意知几许。元宵佳节,融和天气,次第岂无风雨。来相召、香车宝马,谢他酒朋诗侣。</p><p> 中州盛日,闺门多暇,记得偏重三五。铺翠冠儿,捻金雪柳,簇带争济楚。如今憔悴,风鬟霜鬓,怕见夜间出去。不如向、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。</p><p> 李清照的《永遇乐》作品偏少,这首词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了。</p><p> 二、赵佶《醉落魄·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》,全词如下:无言哽噎。看灯记得年时节。行行指月行行说。愿月常圆,休要暂时缺。</p><p> 今年华市灯罗列。好灯争奈人心别。人前不敢分明说。不忍抬头,羞见旧时月。</p><p> 与其他诗词不同,这首词是宋徽宗在元宵佳节之际,望着灯市,不禁想起了和明节皇后的点点滴滴,是一首著名的悼亡词战斗吧剑灵私服论坛。</p><p> 2.有关元宵节的古诗10首 </p><p>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10首如下:</p><p> 1、《生查子·元夕戏陈敬叟》</p><p> 宋代:刘克庄</p><p> 繁灯夺霁华。戏鼓侵明发。</p><p> 物色旧时同,情味中年别。 </p><p> 浅画镜中眉,深拜楼西月。</p><p> 人散市声收,渐入愁时节。</p><p> 2、《观灯乐行》</p><p> 唐代:李商隐</p><p> 月色灯山满帝都,香车宝盖隘通衢。</p><p> 身闲不睹中兴盛,羞逐乡人赛紫姑。</p><p> 3、《人月圆·小桃枝上春风早》</p><p> 宋代:李持正</p><p> 小桃枝上春风早,初试薄罗衣。</p><p> 年年乐事,华灯竞处,人月圆时。 </p><p> 禁街箫鼓,寒轻夜永,纤手重携。</p><p> 更阑人散,千门笑语,声在和乱兄帘帏。</p><p> 4、《好事近·春雨细如尘》</p><p> 宋代:朱敦儒</p><p> 春雨细如尘,楼外柳丝黄湿。</p><p> 风约绣帘斜去,透窗纱寒碧。</p><p> 美人慵翦上元灯,弹泪倚瑶瑟。</p><p> 却上紫姑香火,问辽东消息。</p><p> 5、《木兰花令·元宵似是欢游好》</p><p> 宋代:苏轼</p><p> 元宵似是欢游好。何况公庭民讼少。</p><p> 万家游赏上春台,十里神仙迷海岛。</p><p> 平原不似高阳傲。促席雍容陪语笑。</p><p> 坐中有客最多情,不惜玉山拼醉倒。 </p><p> 6、《鹧鸪天·月满蓬壶灿烂灯》</p><p> 宋代:佚名</p><p> 月满蓬壶灿烂灯,与郎携手至端门。</p><p> 贪看鹤阵笙歌举,不觉鸳鸯失却群。</p><p> 天渐晓,感皇恩。传宣赐酒饮杯巡。</p><p> 归家恐被翁姑责,窃取金杯作照凭。</p><p> 7、《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》</p><p> 明代:赵时春</p><p> 将坛醇酒冰浆细,元夜邀宾灯火新。</p><p> 直待清宵寒吐月,休教白发老侵人。</p><p> 香翻桂影烛光薄,红沁榆阶宝靥匀。</p><p> 群品欣欣增气色,太平依旧独闲身。</p><p> 8、《生查子·元夕》</p><p> 宋代:欧阳修</p><p> 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</p><p> 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</p><p> 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</p><p> 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</p><p> 9、《正月十五夜灯》</p><p> 唐代:张祜</p><p> 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帝京。</p><p> 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时天上著词声。</p><p> 10、《青玉案·元夕》</p><p> 宋代:辛弃疾</p><p> 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</p><p> 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</p><p> 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陪早</p><p> 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</p><p> 3.关于元宵的古诗有哪些 </p><p> 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《正月十五夜》</p><p> 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《上元夜》</p><p> 缛彩遥分地,繁光远缀天《十五夜观灯》</p><p> 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时天上著词声《正月十五夜》</p><p> 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《青玉案·元夕》</p><p> 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《生查子·元夕》</p><p> 袨服华妆着处逢,六街灯火闹儿童《京都元夕》</p><p> 中山孺子倚新妆,郑女燕姬独擅场《汴京元夕》</p><p> 见说马家滴粉好,试灯风里卖元宵《上元竹枝词》</p><p> 欲向海天寻月去,五更飞梦渡鲲洋《元夕无月》</p><p> 4.中国古代描写元宵节的诗词有哪些 </p><p> 谁教岁岁红莲夜,两处沉吟各自知。</p><p> ____姜夔《鹧鸪天·元夕有所梦》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____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地京。</p><p> ____张祜《正月十五夜灯》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____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</p><p> ____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美人慵翦上元灯,弹泪倚瑶瑟。____朱敦儒《好事近·春雨细如尘》不是暗尘明月,那时元夜。</p><p> ____蒋捷《女冠子·元夕》听元宵,今岁嗟呀,愁也千家,怨也千家。____王磐《古蟾宫·元宵》五更钟动笙歌散,十里月明灯火稀。</p><p> ____贺铸《思越人·紫府东风放夜时》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____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锦里开芳宴,兰缸艳早年。</p><p> ____卢照邻《十五夜观灯》袨服华妆着处逢,六街灯火闹儿童。____元好问《京都元夕》箫鼓喧,人影参差,满路飘香麝。</p><p> ____周邦彦《解语花·上元》听元宵,往岁喧哗,歌也千家,舞也千家。____王磐《古蟾宫·元宵》帐底吹笙香吐麝,更无一点尘随马。</p><p> ____苏轼《蝶恋花·密州上元》望千门如昼,嬉笑游冶。____周邦彦《解语花·上元》宣和旧日,临安南渡,芳景犹自如故。</p><p> ____刘辰翁《永遇乐·璧月初晴》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____卢照邻《十五夜观灯》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</p><p> ____崔液《上元夜六首·其一》见说马家滴粉好,试灯风里卖元宵。____符曾《上元竹枝词》。</p><p> 5.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</p><p> 1、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____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</p><p> 2、谁教岁岁红莲夜,两处沉吟各自知。____姜夔《鹧鸪天·元夕有所梦》</p><p> 3、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____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</p><p> 4、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____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</p><p> 5、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地京。____张祜《正月十五夜灯》</p><p> 6、五更钟动笙歌散,十里月明灯火稀。____贺铸《思越人·紫府东风放夜时》</p><p> 7、不是暗尘明月,那时元夜。____蒋捷《女冠子·元夕》</p><p> 8、听元宵,今岁嗟呀,愁也千家,怨也千家。____王磐《古蟾宫·元宵》</p><p> 9、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____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</p><p> 10、美人慵翦上元灯,弹泪倚瑶瑟。____朱敦儒《好事近·春雨细如尘》</p><p> 11、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____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</p><p> 12、锦里开芳宴,兰缸艳早年。____卢照邻《十五夜观灯》</p><p> 13、帐底吹笙香吐麝,更无一点尘随马。____苏轼《蝶恋花·密州上元》</p><p> 14、听元宵,往岁喧哗,歌也千家,舞也千家。____王磐《古蟾宫·元宵》</p><p> 15、箫鼓喧,人影参差,满路飘香麝。____周邦彦《解语花·上元》</p><p> 6.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有哪些 </p><p> 生查子·元夕</p><p> 欧阳修</p><p> 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</p><p> 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</p><p> 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</p><p> 不见去年人,泪满春衫袖。</p><p> 诗 曰</p><p> 李商隐</p><p> 月色灯山满帝都,香车宝盖隘通衢。</p><p> 身闲不睹中兴盛,羞逐乡人赛紫姑。</p><p> 青玉案·元夕</p><p> 辛弃疾</p><p> 东风夜放花千树,</p><p> 更吹落,星如雨。</p><p> 宝马雕车香满路,</p><p> 凤萧声动,</p><p> 玉壶光转,</p><p> 一夜鱼龙舞 。</p><p> 蛾儿雪柳黄金缕,</p><p> 笑语盈盈暗香去。</p><p> 众里寻他千百度,</p><p> 蓦然回首,</p><p> 那人却在,</p><p> 灯火阑珊处。</p><p> 京都元夕</p><p> 元好问</p><p> 袨服华妆着处逢 ,六街灯火闹儿童 。</p><p> 长衫我亦何为者 ,也在游人笑语中 。</p><p> 元 宵</p><p> 唐寅</p><p> 有灯无月不娱人,有月无灯不算春。</p><p> 春到人间人似玉,灯烧月下月如银。</p><p> 满街珠翠游村女,沸地笙歌赛社神。</p><p> 不展芳尊开口笑,如何消得此良辰。</p><p> 正月十五夜灯</p><p> 张祜</p><p> 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帝京。</p><p> 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时天上著词声。</p><p> 上元夜</p><p> 崔液</p><p> 玉漏铜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</p><p> 谁家见月能闲坐,何处闻灯不看来。</p><p> 汴京元夕</p><p> 李梦阳</p><p> 中山孺子倚新妆,郑女燕姬独擅场。</p><p> 齐唱宪王春乐府,金梁桥外月如霜。</p><p> 7.关于“元宵节”的古诗有哪些 </p><p> 1. 《京都元夕》</p><p> 金 · 元好问</p><p> 袨服华妆着处逢,六街灯火闹儿童。</p><p> 长衫我亦何为者,也在游人笑语中。</p><p> 2. 《正月十五夜》</p><p> 唐 · 苏味道</p><p> 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</p><p> 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</p><p> 游伎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</p><p> 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</p><p> 3. 《上元夜六首·其一》</p><p> 唐 · 崔液</p><p> 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</p><p> 谁家见月能闲坐?何处闻灯不看来</p><p> 4. 《十五夜观灯》</p><p> 唐 · 卢照邻</p><p> 锦里开芳宴,兰缸艳早年。</p><p> 缛彩遥分地,繁光远缀天。</p><p> 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</p><p> 别有千金笑,来映九枝前。</p><p> 5. 《汴京元夕》</p><p> 明 · 李梦阳</p><p> 中山孺子倚新妆,郑女燕姬独擅场。</p><p> 齐唱宪王春乐府,金梁桥外月如霜。</p>
<BR /> 上一篇 欧冠四分之一决赛抽签 <p>欧冠四分一抽签规则欧冠四分一抽签规则是随机抽签。欧冠进行到四分之一决赛的时候,只剩下8支球队了,能进入8强的球队都是实力超群的球队,接下来就是8进4的比赛,不</p>
<BR /> 下一篇 梅花古诗(梅花古诗配画) <p>梅花的古诗梅花是隐者高士的象征,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,花森改中四君子之首。自古以来,人们都赞美它的傲雪精神,它的孤独,它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'美。下面就是我</p>